108/4/21 (星期日) 天氣:晴
**孔雀窗(Peacodk Window)
王宮旁小巷內的布加利寺(Pujari Math)的牆上,是15世紀的黑色木窗,中心透雕一隻孔雀開屏的形象,雕刻精美且構圖奇妙,是尼泊爾木雕傑作,成為尼泊爾藝術的標誌性圖形。薇薇安覺得很酷的地方是小巷的入口竟然可以看到中文,可見來尼泊爾旅遊的華人數肯定是不少,拍了幾款不同的花樣分享給大家欣賞囉~
小巷裏販售著不少木雕製品,孔雀窗當然就是主要的木雕掛飾,再搭配其它的造型窗框及佛像雕刻,或者也可以選購些木盒或木拖盤也很美,讓這條木雕小巷顯的十分熱閙。
**打塔卓雅廣場(Duttatraya)
扛塔卓雅廣場是巴特崗這個城市中最古老的部份,是個開放的博物館,尤其在木雕的部份,打塔卓雅廟是這裏最古老的廟,除了木雕這裏還可以看到黃銅及青銅的雕塑,建築的精品大都集中在這了。廣場上的店家不少,除了木雕也有銅器的商品販售,也是個適合挖寶的地方囉~
時間允許的話,不妨在廣場上找間喜歡的咖啡店,悠閒的喝杯香氣十足的咖啡,提振一下精神,坐在戶外的露天坐位區,環視這個廣場,細細欣賞一遍。
**陶馬迪廣場(Taumadhi)
陶馬迪廣場是巴特崗城市的另一個重要廣場,這座古城依舊保存著中世紀的特色,在199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了"第一個提起來令人肅然起敬的地方"的稱號,雖然地震也對這兒造成了破壞,但透過收取遊客的通行費,對用來保存文化遺產及當地基礎建設都有不小的幫助。廣場上尼亞塔波廟最有名的當屬五層基座上各放置左右的五對巨大石雕,由下而上依次是金剛力士、大象、獅子、鷹和女神,金剛力士擁有常人十倍的力量,從它向上的雕刻均以十倍的神力遞增著,直到廟內的吉祥天女。
街道上有許多尼泊爾傳統的木偶,不過木偶看似都戴著面具,雖然看起來並不是那麼可愛,但應該是具有傳統宗教儀式的象徵意義。
**杜巴廣場(Durbar Square)
巴德崗故宮以55扇黑漆檀香木雕花窗而聞名於世,故得名55窗宮(下圖左側建築物)。位於杜巴廣場側——黃金門之東。建於1427年,是一座4層磚木結構的宮殿,飛檐下有55窗一體相連的黑漆檀香木雕花窗,雕工精細,是尼泊爾木雕工藝的代表作。
**黃金門(Golden Gate)
老王宮的正門叫做「黃金門」,建於1754年,是巴德崗最後一位國王拉納吉特•馬拉的作品。黃金門的門框、門頭和頂部的裝飾,全都雕刻精美,用銅質鍍金,是尼泊爾銅雕藝術的代表作。
巴特崗城市裏的大水池,雖然目前看起來已無水流動,但可假想其興盛時期的壯觀模樣,水池中間及四週以眼鏡蛇王聳立的銅雕,讓這個大水池呈現出一種獨特神秘感,彷彿這兒有種特別的魔法。
巴特崗除了木雕之外,也有不少繪製唐卡的學校可參觀,如若有興趣亦可選幅自已喜歡的作品,不管是否有宗教信仰,唐卡是不少遊客會當為藝術品選購的紀念品,不過唐卡的價位隨其尺寸大小及畫工精細度而有所不同,差異自然也不小。唐卡是藏音譯,是用彩緞裝裱後懸掛供奉的宗教捲軸畫,是藏文化中獨特的藝術形式。它涉及歷史、文化、宗教等多個領域,並採用天然植物顏料和金銀、珍珠、珊瑚、松石、硃砂、孔雀石等。唐卡繪製極其嚴格複雜,還要按照儀式要求進行,一幅唐卡短則半年,長則數十年才能製作完成。
彎刀亦是尼泊爾當地的特色文物,不確定是否為廓爾喀彎刀(尼泊爾的國刀),是廓爾喀勇士的象徵,更是國際公認的最符合力學原理的反曲刀,在世界最好的軍刀TOP10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每把在戰爭時期使用的刀背上都刻有廓爾喀勇士的名字,伴隨他們到退役。尼泊爾著名的觀光地都有軍刀賣,質量、價格差距很大。彎刀看起來陽剛味十足,不過不建議當為紀念品帶回國,以避免行李安檢時造成困擾,僅以欣賞的角度看看就好。
**陶器廣場
製陶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職業之一,在巴特崗仍有許多的陶工用傳統的木輪子和黏土製陶,陶器整齊的擺放在廣場上在這兒是相當常見的景象。
等侯團友選購唐卡的空檔,在巴特崗的街道上很幸運的遇到當地的驅邪儀式,穿上紅衣戴上面具的神祇在街道上追逐著群眾,不管是當地人或遊客都不可被神祇碰觸到,亦不可去故意碰觸他,而這樣穿梭在街道上的追趕,其象徵意義即為驅邪。
據當地導遊的說法,這種伴演神祇角色的人,通常平日裏也有自己的工作,但因其身份的關係,終其一生不能有婚姻,如果在儀式中若不慎被碰觸則會帶來衰運,雖然我們只是遊客,但若在街上遇到也是會被追趕,你可以選擇加入亦或原地不動,互動過程其實相當有意思,這趟來尼泊爾能巧遇也算運氣相當好。
**巴特崗古城參觀票券
古城的參觀門票,特意請當地導遊小貝留了張給薇薇安做紀念,薄薄的票券泛黃的痕跡,看起來相當復古,希望能透過古城參觀,幫助尼泊爾災後重建的速度,讓古城早日恢復昔日的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