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7/20 (星期一) 天氣:晴時多雲偶陣雨
花蓮的海岸線真的很美,離開月洞後一路往南,打算走玉長隧道回到玉里,沿路走走拍拍美麗的風景,這大概是騎機車的好處,這回來花蓮算是狠狠的給它在花蓮海線山線都要繞上一圈啦~好補償一下薇薇安太久沒有一個人出門旅行的悠閒自在囉~
**花蓮長虹橋
長虹橋建成於民國58年,長120公尺,是台灣第一座懸臂式單拱預力混凝土橋。由遠處看,猶如一道長虹跨越山壁綠波而得名。長虹橋位在花蓮豐濱鄉秀姑巒溪的河口,大港口、靜浦村就在南北各約五百公尺開外,現巳成為泛舟活動的登岸據點。
來到了長虹橋就象徵著來到花蓮的最南端,過橋後準備正式進入台東,在長虹橋右側的指標已可以看到往台東方向的指標,右手邊則是往瑞穗的縣道,因為詢問過今晚入住玉里的客棧主人,告知玉長隧道路況較好,所以決定再往南踏界線入台東後,折返回玉里。
**秀姑巒溪泛舟登岸據點
由長虹橋上往下望,便可見寬闊的秀姑巒溪,大概剛結束今日的泛舟行程,平靜的秀姑巒溪上還飄著幾艘待收隊的橡皮艇。
**北迴歸線地標
北迴歸線(北緯23.5度),是北半球"溫帶"及"熱帶"的分界線,全球共有九座,其中三座在台灣,二座就在花蓮,縱谷位於花蓮舞鶴村;濱海位於花蓮靜浦村,北迴歸線環繞北半球十六個國家,每年夏至這天,太陽就會直射在北迴歸線上,所以又稱夏至線。
**八仙洞
擁有獨特海蝕洞景觀的八仙洞,位在臺東縣長濱鄉,屬於長濱文化遺址之一,受到地殼陸升作用所形成的海蝕洞景觀為其獨特之處,也是東海岸不斷抬升的證明。遊客服務中心的展示以史前文化為主軸,介紹八仙洞的成因及史前人類生活型態。
八仙洞入口處的長濱文化遺址展示館,展示從潮音洞挖掘出來的石砍器、石片器、魚骨鉤、骨針等舊石器時代以及磨製石器、紅陶器等新石器時代的生活器具。
**八仙洞的形成介紹
**卑南遺址文物
**八仙洞登山步道導覽圖
**靈巖寺
**八仙洞登山步道
**玉長隧道台11入口端起點
南下台11海岸線上95K處右轉即為玉長公路的入口,看到這個路標,就表示薇薇安將結束今天海岸線的一日遊啦~準備要回緃谷抵逹今日預備入住的玉里鎮囉~
**玉長隧道長濱段景緻
沿著玉長公路往上走,剛好到一高點視野較好,雖然天氣不是相當好,但還是可以依稀看見下方長濱鄉的輪廓,如果天氣好這個角度看太平洋肯定是相當清楚囉!
位於花蓮縣玉里鎮與台東縣長濱鄉交界,是花東地區唯一穿越海岸山脈的公路,為配合著玉長公路的通車,玉長隧道於2007年6月16日先行啟用,形成未驗收而先通車的特殊現象。隧道總長度2660公尺,速限50公里。準備進入隧道前,坦白說薇薇安心裏對一個人騎車進入隧道還是有相當的恐懼,但為了順利回到玉里,只能咬牙心一橫告訴自己,深呼一口氣準備衝了!
剛進入隧道時,其實眼睛還不太適應隧道裏的黑暗,所以速度也不敢快,但黑暗的環境及隧道內陰涼的感覺,加上車道內呼嘯而過的車輛快速逼近駛離,實在還是讓薇薇安相當害怕,只好開始數秒轉移注意力,期待趕緊看到隧道口的光線,終於在心裏默數了120秒後,衝出隧道口。
出口隧道口,終於鬆了一口氣,停在隧道口旁給自己的勇敢決定拍張出隧道口的紀念照,恭喜自己勇於挑戰,成功戰勝陌生環境+密閉空間的黑暗恐懼,希望自己永遠記住歷史的這一刻。
**玉長隧道玉里段景緻
出了玉長隧道,在隧道行控中心前有一平台,由這兒可以看見下方玉里鎮的景緻,遠觀山嵐的景緻相當舒服,視野也是相當好,可以看的很遠,呼~安全順利抵逹縱谷,順著彎延的山路慢慢滑下山,準備來去找今晚入住的客棧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