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2/27 (星期日) 天氣:晴
燒蚵殼是台南地區流傳久遠的傳統產業,十七世紀荷蘭統治時期即有灰窯工匠的記載。而台灣數百年來漢人傳統磚石房舍之砌造,常以蚵灰和糖水、糯米汁等原料製成俗稱"三合土"的黏著劑。安平地區於數百年前已有灰窯存在,"灰窯尾社"因而得名。民國六、七十年代,由於面臨現代化石灰工業大量生產的競爭,一座座的灰窯相繼停產拆除,如今僅剩安平蚵灰窯尚保存完整。本館即透過影像及文字記錄,將其生產流程記錄下來,提升文化資產的保存視野及成效。
**蚵仔剖白
這張圖片把蚵仔分解的超級詳細的,讓本來就不敢吃蚵仔的我看了更是覺得挺可怕的,但也覺得蚵仔真的是相當特別,不過也不太敢盯著一直看啦~所以有興趣的人就自己來蚵灰窯這兒仔細研究一番囉~相行此行的收獲一定會相當豐富的。
**蚵仔的誔生與天敵
**每日一字
"蚵"這個字該怎麼呢?今天來這兒剛好可以上一課,看看板子上的說明解釋,應該很清楚了吧!假日出門還可以長長知識真是不錯呢!
已停止使用的蚵灰窯,現在窯上長滿了植物,像是在這兒有了新的生命一樣,而蚵灰窯不僅是具有文化資產的保存價值,這兒拍照是不是也挺適合的呀~自然的原生植物背景,感覺還挺不賴的呢!安平蚵灰窯的建築外方內圓,型態相當特殊。主體為承重構造,由紅磚疊砌而成。內部直徑為四公尺,高度約略比成人稍高,壁體厚度最薄處約有一公尺,和其他蚵灰窯比較,此窯當屬中大型規模。
使用蚵殼裝飾的模樣,在加以植栽點綴,這面牆是不是就變身啦~一個愛心形狀的植栽,在這兒還挺顯眼的呢!
~~安平蚵灰窯文化館旅遊資訊~~
地址:台南市安北路110-1號
電話:06-2286836
開放時間:每週二~週日9:3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