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02/4/13 (星期六) 天氣:陰晴不定

**大埔聚落

  大埔原名「大浦」,福州語「浦」為小港灣之意。東莒附近海域早先盛產黃魚、鯧魚與帶魚,大埔是島上僅次於福正的第二大傳統漁村,澳口面南,為一個天然港灣,景色秀麗;聚落對面之「對面山」(又稱樓仔頂)正好可以阻擋冬季北風的入侵,故島上的居民,常依經驗法則順應季風變化改便漁作澳口,因而有「夏福正,冬大埔」的居住慣例。

D3-48.jpg

  大埔聚落雖同福正聚落同為閩式建築,但二處的氛圍還是略有不同,就靠海的距離來說,福正比大埔參觀動線容易親近海邊,就溫度來說,大埔比起福正溫度略高些,氣流的流動感覺也不較福正快速明顯。

D3-49.jpg D3-50.jpg

  昔日的大埔,是一座人丁興旺的大漁村,國民政府遷台之前,聚落內民家就有50餘戶,居民200餘人,港內停泊數十艘大小漁船,村內蓋有一座白馬尊王廟,迄今170餘年,但後來由於漁業蕭條,人口外流,目前僅剩一戶居民居住。昔日的漁村榮景已成追憶,卻是遊客或歸鄉人士駐足引發思古之地。

D3-51.jpg

  沿著聚落裏的小徑向下走去,可以走到白馬尊王廟前,邊走還可以邊細細欣賞聚落裏的老房子,雖然這兒的老房子大部份都已經沒有人居住了,但完整度其實還不錯呢,而且四週圍的綠地也較多,鄉間小屋的味道又更為濃郁了些。

D3-52.jpg

**大埔神泉

D3-53.jpg

**大埔白馬尊王廟

  沿著小徑直行走到這兒,又見到了白馬尊王廟,可見證馬祖人對白馬尊王的信仰普及的程度,幾乎到了有住所的地方即可見到白馬尊王廟的蹤跡。

D3-54.jpg D3-55.jpg D3-56.jpg

**大埔石刻

  大埔石刻在民國42年被國軍發現,並訂定為三級古蹟。刻文上記載萬曆年間,宣州沈有容生擒倭寇69名,不傷一兵一卒,閩人董應舉題文於此。石刻的所在位置就在下圖照片中亭子的中間,這個點比較是記錄歷史的地方,景色來說就沒什麼大有看頭的地方,所以薇薇安排在登船前的最後一站,因為還有點時間,所以繞過來看看到此一遊。

D3-57.jpg

  大埔石刻不僅記載著名將沈有容輝煌的戰功,當地民眾更相傳,大埔石刻本身就是一藏寶圖,如果能破解字裡行間的暗示,就可以找到隱藏在東莒島某處的寶藏,前往大埔石刻參觀時,不妨動動腦囉!薇薇安對大家可好,把這一段全文給PO上來讓大家瞧瞧囉~~因為實在沒有什麼慧根,找不到寶所以請大家來幫忙,若有人得幸找到,包個紅包給就好啦~

D3-58.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ivi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